說到姓氏,自然就會想到“百家姓”,趙錢孫李、周吳鄭王……常見的姓氏基本都囊括在百家姓之內,一共有數百種之多。但中國人的姓氏數量,可不能用“百”作為單位,中國姓氏的數量,據不完全統計,高達五千多個。
不過,這數千個姓氏,幾乎都是源自華夏文明之初少數的幾個上古姓氏,有說上古“八大姓氏的”,也有上古“二十大姓氏”的說法,總之呢,不管是哪個姓氏,大家的先祖,都有可能在上古時期是一家人。
無論是比較常見的姓氏,還是比較生僻的姓氏,在現代社會都沒有任何貴賤高低之分。中國人自古有句名言叫“行不更名坐不改姓”,但其實在古代社會,姓氏,還真有尊卑概念,比如每個朝代的國姓通常來說都是當時最為尊貴的姓氏。
歷朝歷代的國姓,通常都是當時最受尊崇的姓氏,比如宋朝的趙氏,明朝的朱氏,都是當時可以“免貴”的姓氏,也就是當別人問你貴姓的時候,凡是國姓,都不用說“免貴”兩個字。
但這種情況也有例外的時候,比如隋唐兩代,隋朝的國姓姓楊,唐朝的國姓姓李,但是在隋唐時期最尊貴的姓,卻并不是楊姓和李姓,當時公認最尊貴的是“五姓七望”(也叫“五姓七族”),那這個所謂的五姓七望,到底尊貴到什么程度呢?
根據史書記載,他們竟然尊貴到連皇族都看不上,完全不放在眼里,比如唐文宗想在五姓七望家族中給自己找個兒媳婦,也就是太子妃將來的皇后,結果竟然被他們拒絕了。
這等好事,要是換成別的姓氏,能攀上皇親國戚就等于是飛上枝頭變鳳凰,但五姓七望壓根就沒當回事,而且關鍵是被拒絕以后,唐文宗也拿他們無可奈何,可見五姓七望在當時來說的確是一點也不亞于國姓的尊崇程度。
五姓七族,是指隋唐時期的五個世家大族,也就是五個在當時地位崇高的姓氏大家族,他們分別是李氏、崔氏、盧氏、鄭氏、和王氏,這是“五姓”。
那么“七望”或者“七族”,指的就是這五大氏族所在的七個郡望,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兩個郡望,李氏分為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,而崔氏,則分為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,其余的盧氏鄭氏和王氏,各有一個郡望,這樣一來,五大氏族一共就有七個郡望,所以就叫“五姓七望”。
那為什么這個所謂的五姓七望,地位可以高到媲美當時的皇族呢?最關鍵的原因,就是因為在隋唐時期,士族階層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核心支柱,因為在當時,只有士族階層的人才有接受教育并進入仕途的機會,普通人想要讀書做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隋唐時期的士族階層,實際上已經壟斷了教育和朝政,而五姓七望,則是這一階層中的頂流世家,這才使得他們可以如此豪橫。
不過,五姓七望的豪橫地位,自然也讓皇族深感忌憚,武則天掌權之后,大力扶持普通人家的寒門子弟,并擴招科考的范圍,五姓七望的地位開始動搖,到了唐朝末年黃巢起義,這些世家大族慘遭滅門式的打擊,從此一蹶不振,這才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!